小米 SU7+小米 YU7, 成为冲击特斯拉最大的一记组合拳

  • 2025-07-18 17:22:12
  • 711

小米发布会,机友们这会应该都已经看过了吧?

毫无疑问,还得是最后登场的小米YU7。

阵型依旧是去年SU7同款的标准版、Pro、Max三款车型。

全系800V高压平台、全系标配V6sPlus小米超级电机、全系超长续航...

售价25.35万-32.99万。

作为小米的第一款SUV车型,也是今年国产新能源最受期待的新车。

小米YU7,一经上市果然迅速爆单。

不对,准确点说,是远超想象的爆单——

上市仅三分钟,大定就破20万台,一小时破28.9万台。

在座的很多机友应该都和我一样。

在第一眼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,下意识地数了数,这到底是有几个0。

这时候可能也有的人就会说了:

「大定7天能退,证明不了啥。」

小米大抵是预判到了,今天干脆直接丢锁单数据——

上市18小时,破24万台。

讲实话,这样的数据已经不止是国产汽车的新纪录了,甚至是整个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。

另外,众所周知。

早在去年小米YU7刚刚出现在各大爆料传闻里时。

它就被整个行业看作是,未来国产新能源市场真正的「ModelY杀手」。

现在看来。

剧情已经正在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。

小米YU7终于归位,ModelY真正的杀手来了

过去一提到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。

很多人都会说,特斯拉,就像是这个领域里的苹果。

虽然看起来夸张了点,但确实也没太大毛病。

把时间拨回11年前的2014。

彼时的特斯拉,带着第一批ModelS正式进入中国市场。

在那个国内新能源刚刚起步的时代,特斯拉的到来,显然为后续的无数国产新能源企业树立了标杆、加速了许多企业的崛起。

但与此同时。

挑战特斯拉,似乎也成为许多车企一个长达十年的命题。

尤其是在20万-40万这个价位段,想靠单款车型击败特斯拉的Model3和ModelY,可谓难如登天。

去年的小米SU7,是第一台做到的。

以刚过去的2025年5月数据为例。

小米SU7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.8万辆,而特斯拉Model3仅为1.38万辆。

且这已经是SU7对于Model3,连续6个月的销量领先。

如今再去回看SU7的成功。

原因确实很多。

比如它从设计之初,就一改过去很多国产新能源的「冰箱彩电大沙发」风格,转而选择从特斯拉引以为傲的操控、电控等技术入手。

一系列立足于驾驶的设计,让它在刚上市就成为爆款。

但能做到在销量上超过特斯拉Model3,更不离开的,其实是它在上市后被不断验证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。

当然了。

如果说,Model3之于特斯拉就像iPad之于苹果,那毫无疑问,ModelY才是那个特斯拉的iPhone。

以2024年全年数据为例,ModelY在国内的累计销量达到48万辆,占据特斯拉国内总销量的73%。

为了扳倒这座稳坐销量冠军的「大山」,从去年开始,车圈也不断通过堆料+性价比,来上演了一出「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」的戏码。

但显然最终都收效甚微,合计销量还是难以摸到ModelY的尾灯。

(近一年20万以上纯电SUV销量排名)

盼星星盼月亮。

好在,小米YU7来了。

作为小米的首款SUV,YU7依旧以性能、续航、质量和安全作为基础。

全系标配V6sPlus小米超级电机、最快零百加速3.23s。

被动、主动、电池、驾驶、隐私全方位的安全设计、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。

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、全系CLTC760km续航起步...

这让小米YU7不仅在上市前,就经过了长达649万公里的严苛路测。

同时,还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个纯电动24小时耐力挑战。

以3944公里的行驶里程,超越了此前的奔驰GLA和保时捷Taycan,刷新全球纪录。

可能有的机友不太了解这种测试的意义。

但实际上,这对于一台车的续航、充电以及散热都是一项严苛的挑战。

在特斯拉强势的领域与它硬碰硬。

比如除了前面提到的性能、续航等之外,小米YU7这次也全系标配了1000万Clips版本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。

而在ModelY焕新版并不见长的豪华、生态等体验。

YU7这次的设计,应该...也无需多言了。

至此,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里。

小米SU7+小米YU7,无疑将会成为冲击特斯拉销量最大的一记组合拳。

国产新能源的时代,正在到来

的确。

小米汽车如今能有这样的成绩,离不开小米作为一家新车企,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。

也就是大伙常说的——真诚,才是真正的必杀技。

但与此同时。

这肯定也是小米汽车从一开始就走高端化战略,立足于底层技术研发的成果。

噢对了。

在小米发布会上,雷总也宣布了小米SU7Ultra原型车再战纽北的最新成绩——

6分22秒091

对比上一次整整提升了24秒,排名纽北官方圈速榜总榜第三。

能在纽北这种对三电系统挑战巨大的赛道里,拿下全球第三。

含金量我想应该不言而喻。

小米通过这三款车证明,如今的国产车,真正能从技术、生态等多维度硬刚甚至超越国际巨头。

属于国产新能源的新时代,我觉得真的要到来了。

图片来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