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首次成为美国最大智能手机供应国, 苹果却高兴不起来

  • 2025-07-30 00:28:17
  • 981

看到这个数据,着实让人吃了一惊。

据Canalys近日发布的数据,印度首次超过中国和越南,成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大供应国,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4%。

这个数字背后,是苹果公司近年在印度产能的疯狂扩张。

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些印度组装的iPhone良率低了整整10个百分点。

苹果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供应链多元化,想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,印度自然成了重点目标。

印度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,而且当地劳动力成本低,政府还给了不少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建厂。

于是大量iPhone组装业务被转移到印度,这也直接拉高了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机对美出口量,在过去一个季度,印度制造的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了两倍以上。

可这看似“成功”的转移背后,却藏着不少问题。

就拿生产良率来说,中印越电子(手机)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指出,受工人效率、技术设备成熟度和供应链完善程度等因素影响,印度工厂的良率与中国大陆相比有10%左右的差距。

简单来讲,就是印度生产100部iPhone,可能有10部因为各种问题没法正常出厂。这不仅浪费原材料,还增加了生产成本,毕竟每一部不合格产品都代表着企业的损失。

从市场表现来看,尽管印度成了美国智能手机最大供应国,但苹果面向美国市场的iPhone出货量却下降了11%。

Canalys高级分析师Runar Bjorhovde表示,这是因为年初提前大量备货打乱了常规出货周期,再加上经济形势严峻,市场需求本就疲软。

说白了,就算印度工厂能生产更多手机,美国消费者不买账,那也白搭。

印度自身的产业环境也给苹果带来不少挑战。

比如,印度本土智能手机供应链薄弱,电子元件、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生产能力欠缺,iPhone组装所需的显示屏、摄像头模组、电池等关键部件,大多依赖从外部进口。

这意味着印度工厂在生产过程中,很容易受到国际供应链波动的影响,一旦某个零部件供应出问题,整个生产线都得停摆。

而且,印度的营商环境也一直被诟病,税收和监管政策不透明、市场准入复杂、行政效率和法律执行效率低,这些都变相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,让很多国际智能手机供应链企业顾虑重重。

苹果一心想把更多生产转移到印度、越南等国家,以降低关税和紧张局势带来的风险,可现实却给了它重重一击。

虽然印度在智能手机出口量上有了突破,但产品质量、生产效率以及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,让苹果的“印度制造”之路走得并不顺畅。

目前看来,苹果和库克团队都高兴不起来,毕竟要面对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游戏:一边维持中国供应链的主体地位,一边在印度培育替代产能,同时还要应对美国的“制造业回归”压力。